一件小事情引发的思考——关于大学网站中英版这事儿 (多图)

先看一下图片对比
----------------------------------------------------------------















----------------------------------------------------------------
纵观国内高校网站首页,我发现了两个很有趣的特征:
1.张口闭口就是党和校领导什么讲话开会,再配上熟悉的色块。
2.个人而言,仿佛English版才是大学该有的样子:自由、阳光、创新。中英版差异悬殊。
至于第一个问题,网站首页设计成这个样子可能是校领导迫于某种“形式压力”,要不显得不够忠诚不好说对吧?但如果是出于这种原因,放上那么多领导开会的信息干嘛呢?算不算“夹带私货”呢?
至于第二个问题,我想问这些英文版是谁让设计的?设计成这样的道理和逻辑在哪里?难道是“为了展现良好国际形象、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那为什么不把中文原版也设置成那样的来吸引国内人才?难道国内人才都不喜欢那种设计?

我觉得首先国内高校网站的用户理论上一般无外乎三类:国内师生、国外师生和大众(学生家长等)。首先第三类用户需不需要党政开会等行政信息?第二类各大高校已经用实际证明证明了他们也不需要。那第一类用户呢?很显然,他们的需要并不重要。相比之下中山大学至少做到了一视同仁,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美歧视)。当然为了讨好权力掌握者的情况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













外文版的意义何在?
查看了哈弗和MIT的官网,好像没有外语选项。查看了首尔大学和东京大学,他们的外语版也就是把文本信息给翻译一下。难道是他们国家太有钱、受资本主义侵蚀严重?我找了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结果人家只是也翻一下文本(网站设计的够丑)。可能是越南已经是打着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了。我又找了个红的嗷嗷叫的朝鲜,不过朝鲜也只是翻译了下文本,不过朝鲜的网站也有上述的两条国内高校网站特征。相继又查看了沙特、伊朗的好大学,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新加坡除外):让用母语的看领导开会讲话,给外人展示我们的校园多么美好、学生多么富有活力。相比之下,俄罗斯、台湾和新加坡的好大学网站只是排版稍加变动、并无国内高校的两条特征。

什么是民族自信?什么是以人为本?一时间很难说清楚。但我知道肯定不是上面的看人下菜的做法。
另一个疑问就是国内的学生他们对那种充斥着领导和行政会议的首页有什么看法?如果感觉没啥反感的话,是本来就不反感?还是多年打磨之后已经麻木了?如果不搞清楚这个的话,就会有人用“反正又没人介意”来辩护上述做法的合理性。
另一个我感兴趣的话题就是先有民主的制度还是先有民主的民众亦或是强大的独裁者导致了软弱愚昧的民众还是软弱愚昧的民众培养了强大的独裁者?其实很难回答这种问题,这就像是计量经济学中的联立方程模型,有的变量之间是可以双向影响的,这时候很难直接去看清一些现象。但我不会像那些专家一样碰到什么社会问题就说很复杂然后逃避责任。

个人观点,现阶段我国的确不适合实行较高层次的民主,比如一人一票。如果公民没有较高的整体政治素质,比如连国政党军都分不清,那么这就为下一个希特勒打着民主反民主打造了温床。但这不带代表遇到政治改革这类话题就要回避,就像性教育。我们可以公开讨论民主和专政都有什么样的特征,都有什么样的利弊。怎么样实现民主才能够趋利避害?我觉得这些都是可以讨论并且是应该被讨论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逐渐实现公民政治素养的提升,慢慢的拥抱我们先辈所追求的自由?
有人可能会说,不能讨论,一旦打开口子就给西方颜色革命递了刀子。首先,在美国可不可以讨论共产主义?可不可以组建共产主义或宗教合一的政党?如果可以的话,为什么他们不怕被“境外势力颠覆”?如果他们不怕,我觉得我们也不必怕,实在不放心可以像改革开放一样进行试点推进。想想当初对市场经济的恐惧吧,害怕市场经济让我们灭亡。恰恰相反,中国人们在改革开放后迸发出活力,实现了经济飞跃,苏联却挂了。如果上述情况在美国被严厉打击和政府禁止,那么我们如果像他们一样,那不就成了五十步笑百步?都是“假民主”?当然,要是说民主就是万能的,这就滑向了另一个愚昧的极端。度,是多么的难把握。

国民素质的提升就像是小孩子的成长,性这种东西是成长路上绕不开的。一昧的藏着掖着就万事大吉了?像极了鸵鸟。不如一步步的小步快走,迅速调整,让孩子、国民慢慢的接受、认知这些东西,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培养反脆弱性,变得更为强大。否则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这就更不可控了,且往往是双方都不愿看到的。人为的制造假和谐像极了堵住高压锅防止其爆炸,除了加剧对立外一无是处。

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从来不是某个人、某个组织给的,只能是自己争取过来的。所以我们不妨现在就讨论下:大组织(大学、知名企业比如鹅厂)的网站存在的中英版不同的现象究竟有无有合理性?究竟差异多大才算“看人下菜”?谁对这些应具有话语权?

PS:至于说真假民主的问题,我觉得不能看人怎么说,要看他们怎么做。要是某些人整天骂美国,却又把老婆孩子都送到美国,那我觉得有些逻辑是说不通的。同样的道理可用在证券交易行业。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我们应该满足欲望吗?——谈谈为什么感觉不到幸福

浅谈公民、国家、政府和政党的区别

关于中国582所高校官网的一项非正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