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满足欲望吗?——谈谈为什么感觉不到幸福
一、现代生活VS原始生活
在看米哈伊的大作《心流》时,读到了一段话:
古波斯的居鲁士大帝有一万名厨子替他调理珍馐,而国内老百姓却濒临饥饿边缘。现在发达国家人人都可以取得最罕见的食谱,仿制古代帝王的御膳,但大家因此就满足了吗?
很明显,这段话意在表明所谓的文明进步并没有让我们人类得到满足。不约而同,我依稀记得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即人类学会种地养牲畜进而步入农业文明,但满足饥饿和安全的欲望并没有让我们更幸福,反而把我们套牢了,就像【棘轮】一样,一旦走上了这条路就只能继续走下去,但这条路并没有让我们引向幸福。
这不禁让我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满足欲望吗?比如想要更充足的食物、更快的交通、更温暖舒适的居所和更长的寿命等。
需要再次提醒的是,本文所讨论的欲望并非杀人、强奸那样邪恶欲望,更多的是一些生物本能和较为【中性的欲望】,比如吃饱穿暖等,更为关注的是我们个人,而不是我们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不妨假设每个人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加幸福。但是什么是幸福呢?我很难给幸福下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定义,其实这也是没有必要的。有许多概念,我们都无法下一个完美的定义,比如说民主,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其进行讨论。定义幸福就像【大象测试】一样,我无法给你说幸福是什么,但是你能感觉到幸福。既然人生的目的就是获得尽可能多的幸福,那么如果满足欲望能够让我们得到幸福,那么我们就应该做,反之则不然。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满足欲望能够让我们得到幸福吗?
直观来说,这一问题并不是很好回答,不过我们能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进行回答。现代社会是原始人类不断满足其欲望的发展结果,我想这一点应该没有人会反对吧?那么如果我们想要回答我们应不应该满足欲望,只需要把我们的现代社会和原始社会加以比较,看二者谁更为可取,那么就可以间接给出答案。当然,所有人类并不会给出一个一致的答案,总是会有多数和少数,多数的选择也并不恒等于【应然】,但出于对民主制度的尊重和对人类理性选择的信任,笔者选择将多数的选择与【应然】相挂钩,即只要大多数人认为现代社会更为可取,那么欲望就是应该被满足的。
原始人的生活和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各位想选择那一个?我想大多数人还是不愿意去过原始的生活的,我们不想睡在洞穴里或树上,不想辛苦打猎,不想与野兽相搏斗,不想过随时可能命丧虎口的生活,这意味着我们其实是更喜欢现代生活的。我做过普查吗?这是不是只是我的个人见解?问得很好,我的确不知道地球上有多少人愿意回到原始时代。不过如果大多数人想用原始生活去代替现代生活,那么他们完全可以去一些小岛、雨林或非洲草原去过原始生活,而现实情况是几乎没有人这样做,顶多是去体验,世人已经用脚投了票。有人可能会反驳说,我们现代人已经适应了现代生活无法自拔,因此我们做的选择是不客观的,就像是问一个瘾君子毒品好不好。那么好吧,让原始人来选,他们会选哪一种?其实原始人已经做出了选择,那就是选择满足欲望来过上更好的生活,也就有了我们今天的文章。有人可能会继续诘问,他们做选择时只看到了眼前利益,而没有看到满足欲望的长期恶果,如果他们看到全部影响的话,他们可能就不会选择屈服于欲望。好吧,我承认这是一个有力的反驳,但我仍要做出一些回答。第一,人类的理性尚没有能洞穿几千年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去设想几千年后生活,没有如果。第二,如果他们真的能看到现在的生活,他们更可能反而被其便利所吸引。
至此,我们已经证明了现代生活比原始生活更为可取,进而间接证明了满足欲望的正当性。但我们仍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有时会有一种“这苦逼日子还不如原始人的生活呢!”的抱怨想法?
二、抱怨从何而来
为何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为何我们想倒退到原始社会?为何我们并没有感到自己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很幸福?这可能还要研究一下我们是如何感到幸福的。上文指出,欲望的满足能带来幸福,如吃上更好吃的饭、睡上更舒服的床或收集更多的绝版书籍等。除此之外,对比也能带来幸福,其实欲望的满足也是可以看作为对比的一种,即满足欲望前后进行对比。除了这种纵向对比,我们人类也可以通过横向对比来获得幸福。如果自己周围的朋友邻居生活都不如自己,那么自己就会对生活感到较为满意。刚买别墅时,怎么看怎么舒服,但是一个星期后,你就会发现你周围的邻居也都是大差不差的豪宅,开的兰博基尼看着也比你的奔驰拉风多了,你就没有了刚搬家的那种愉悦。
弄清楚幸福的来源,我们就可以去探究为何我们并没有感到自己很幸福。如本文开头的米哈伊所言,我们其实吃的比帝王还要好,但我们并没有因此感到幸福,这是因为21世纪大家基本都这么吃,横向对比的结果不足以使我们感到幸福。那为什么我们不使用纵向对比呢?这可能部分要归因于【可得性偏差】。古人伙食再差劲,我们一般也看不到,也懒得去了解,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但是朋友圈大家晒的烧烤海鲜,路边大饭店里的四菜一汤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当我们吃自己的饭时,就忍不住要评价一下,评价就需要找个参考系,而这个参考系的最活跃的候选人就是自己昨天的饭(时间跨度十分短,因此也可以看作横向对比的一种),朋友的饭,饭店的饭,而不是古代帝王的饭。因此对比并没有带给我们幸福,甚至会减少我们的幸福。另外一个偏差就是我们倾向于放大自己生活的扰人之处,而忽略别人生活的痛苦。当你在说“我可能还没有原始人快乐,他们捡到个浆果估计都能高兴死”时,你想到了原始人的蓝天白云和绿水青山,没有房贷四海为家,你想到了自己的工作DDL,被领导的训斥,和同事的矛盾,情场上的不如意,996等,但是你没有没想过互联网让你足不出户就能看到各地风土人情?抗生素的发明让你远离病死?有没有考虑过原始人的担惊受怕?被另一个部落洗劫,自己的老婆被别人野人拖走,睡觉提防老虎蝎子,打猎伤口感染发病死亡,面对瘟疫背井离乡或者团灭?我们对现代生活的不满,导致我们产生“还不如回到原始社会呢!这该死的欲望,我竟然成了你的奴隶!”的想法,但是真让我们回到原始或奴隶时代,我们又不愿意了,因为我们内心十分明白那种生存环境意味着什么,我们只是发发牢骚而已。这一点类似于【玫瑰回忆(Rosy retrospection)】。
还有一个问题,欲望的满足能带来幸福,我们满足了一个又一个的欲望,但为何现在没有感到幸福?我们现在的幸福程度和以前一样吗?为了简化分析,我们不妨把欲望简化为拥有更多的钱。假设我们拥有10万资产,今日收入1万元,财富的增加使得我们感到很幸福,但一年过后,我们感觉自己和一年前相比差不多一样幸福。这是怎么回事?1万元带来的幸福感跑哪里去了?首先根据上文,现代人的生活比原始人更加幸福,把他们放在一把直尺上,原始人在0cm处,把拥有10万资产的现代人放在20cm处,我们可以发现拥有11万资产的现代人可能处在20.00001cm处,财富增加1万使得我们的确比之前更幸福了。这说明,尽管幸福不容易量化,但的确存在不同的幸福程度,我们现代的生活要比原始社会更加幸福,拥有11万的资产要比10万资产幸福。所以问题就在于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出来差别,即一阵子过后感觉11万资产的自己并没有比10万资产的自己更幸福。
一个解释就是,相对于幸福的【存量】,我们对幸福的【增量】更为敏感,而增量对我们的影响是递减的。满足欲望会带来幸福的增加,这种增量对我们注意力的影响是有限的、随着时间增长而消逝的,得到1万元当天很感到幸福,一个月后就没有感觉了。但又这带来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不愿意回到原始社会,是因为原始社会的幸福绝对值低呢?还是因为我们不想经历幸福的大幅减少?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后者暗示着幸福未必存在【存量】。
假设我们每个人都有个水池,叫做幸福池。一种模型就是,原始人的幸福池里只有5cm深的水,而现代人则有10cm深的水。从存量来看,现代人更幸福,因此不愿意成为原始人。从增量来看,回到原始人状态要承受着5cm深幸福水的减少,这十分痛苦,因此不愿意成为原始人。
另一种模型就是,水池里是一般没有多少水的,资产增加了1万元,水会落到水池一点,这让我们感到幸福,但水会蒸发,当一个月后蒸发完毕,我们就感觉幸福程度和之前一样。如果我们从现代人变为原始人,去【逆向满足】欲望,则会使得水池被暴晒,感到十分痛苦,因此不愿意成为原始人。但是,如果有一种办法能让我们跳过这一逆向满足带来的折磨的阶段,那么对我们来说选现代人或原始人都没差,反正都是没水。但在第一种模型中,就算是能够跳过幸福水减少的折磨阶段,我们也不愿意成为原始人,因为我们只是对增量更为敏感而已,这不意味着存量不会对幸福产生影响。
两种模型哪个更贴近现实?欲望的满足就是池水的增加,池水的变动会对我们的幸福产生影响,两个模型在此处可以达成一致。现在的问题就是幸福能不能作为一种存量而存在?这一问题非常重要,因为上文所有分析都基于一个潜在假设,即原始人和现代人的幸福水平是存在绝对值上的差异的。尽管我的直觉已经选择了模型1,但这并非理性做出的回答。此处还要多挖个坑,为何人类更重视增量?难道是因为人类适应能力强?进化的需要?那些安于现状的基因都被淘汰了?
关于感觉不到幸福,另一个解释就是我们满足欲望也是需要成本的。现代经济学告诉我们“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想品尝更好吃的蛋糕,但吃蛋糕需要钱,而想拥有更多的财富也往往是我们的欲望。有人说自己做不就行了,巧了,偷懒也是我们的欲望。如果我们付出了不少的代价去满足欲望,但缺发现蛋糕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吃,那么这种高投入产出比就会拉低我们的幸福感。在一些文学影视作品中也常可以看到xx为了挣更多的钱,忽略了亲朋好友,咽气钱回顾往生疾呼“淦!活成了金钱的奴隶!金钱成了我的目的,我竟然成了金钱的工具!呜呼悲哉!”。如果我们忙于满足欲望,而忽略了享受欲望满足后带来的幸福,我们的投入产出比也会增高,不利于幸福感提高。
三、如何更为幸福
难道提高生活品质是一件永远没有尽头的苦役吗?如同米哈伊紧随其后做出的说明那样,我们是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变的更加幸福的。
虽然各种证据表明,大多数人会陷入期望值不断升高的恶性循环中无力自拔,但还是有不少人能逃脱出来。这些人尽管物质条件不够优越,但仍然能改善生活品质,不但知足常乐,也常能使周遭的人生活得更快乐。
1.切换对比对象。比不过比尔盖茨,难道还比不过封建农奴吗?选择一个低层次的对比对象,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生活简直要幸福死了,互联网、抗生素、维基百科,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是多么伟大。
2.加大对幸福存量的关注。积极进取固然值得鼓励,但停下来回头看看,审视一下自己已取得的成就,这也能给我们一种幸福感。一直盯着没有得到的东西会让我们活得很累。
3.细细品尝幸福增量。这就好比是同样一个蛋糕,有的人细嚼慢咽,品尝了两个小时,而且整个一星期都可以回味无穷。而有的人三两口就把它给吃了,增量对其只产生了一两分钟的影响。如果在心流的状态下品尝幸福,那么这种感觉会对我们形成更加持久的积极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技巧并不等于【自我麻痹】,也不是在鼓励人们不思进取。
评论
发表评论